关税阴云笼罩全球市场,亚太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
4月7日,日韩股市暴跌均触发“熔断机制”,港股三大股指也均跌逾10%。
不过,当日南向资金继续逆市扫货,富时A50中国指数期货在4月7日17:00重开后走高,截至发稿时涨幅超过2%。
此外,欧洲市场主要股指跌幅收窄,德国DAX指数跌幅收窄至不足4%,此前一度跌10%。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幅收窄至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幅收窄至3.5%,法国CAC40指数跌幅收窄至3.7%。
全球市场巨震结束了吗?
日经225指数较去年12月高点跌逾20%
复盘4月7日亚太市场走势,由于日经225指数和东证指数期货等出现大量卖单,当地时间8时45分起“熔断机制”启动,暂时停止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10分钟,这是该交易所自2012年8月以来首度启动该措施。韩国股市也在周一开盘大跌超过4%后紧急暂停KOSPI市场的程序化交易卖单。
截至周一收盘,日经225指数、东证指数均跌7.8%。日经225指数进入熊市,较去年12月高点下跌逾20%,东证指数下跌7.8%,较3月高点下跌19%,也接近进入熊市。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周一收盘跌5.57%,报2328.20点。
此外,印度股市周一下跌超4%,创下自去年6月初以来的最大跌幅,交易所的30天预期波动率指标也跃升至八个月高点。澳洲标普200指数周一收跌3.89%,新西兰标普50指数周一收跌3.68%。
港股方面,截至4月7日收盘,恒生指数下跌13.22%至19828.3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7.16%至4401.51点,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3.75%至7262.72点。
不过,南向资金周一继续大幅净买入153.73亿元。港股通(沪)方面,中芯国际、中国移动分别获净买入13.44亿港元、11.64亿港元;阿里巴巴-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0.04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分别获净买入20.8亿港元、18.59亿港元;信达生物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4.22亿港元。
多国出手维稳股市
其实,亚太多国在周一也通过多项举措来稳定市场。
例如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韩国交易所4月7日表示,当天上午9时12分11秒,韩国综合股指的期货指数KOSPI200大跌,交易所启动了暂停程序化交易的“临时停牌”措施。韩国央行也表示,由于关税不确定性很高,将密切关注市场,将在必要时采取可行的措施稳定市场。
此外,印尼央行也称,周二开市后将大举干预国内市场,在现货市场、非交割远期和二级市场进行债券购买。
4月7日,泰国证券交易所(SET)董事会召开会议,临时决定调整涨跌幅限制和动态价格区间,并暂停卖空交易,以应对全球股市下跌局势、防止SET指数暴跌。此次推出的临时措施旨在增强市场稳定性,并提振投资者信心。
亚太股市估值吸引力被看好
自上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宣布以来,全球资本市场连续巨震。对此,华尔街机构普遍担忧,美国此次公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其力度远超市场预期,可能使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陷入困境。
星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Taimur Baig认为,风险厌恶和市场抛售似乎没有结束,因为人们仍然担心会出台更多措施。
但也有不少分析看好亚洲市场。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认为,投资者应继续投资亚洲市场,该地区不仅在估值方面更具吸引力,且相对增长前景更佳。亚洲各国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加大财政和货币刺激力度,以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并确保经济增长基本面稳固。
“面对未来几个月的潜在波动,我们建议专注于亚洲的投资者配置精选的国有企业,以及金融、电信、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中的高股息股票。具吸引力的收益率应有助于在市况波动时,稳定投资组合的回报。” 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Mark Haefele指出。
汇丰表示,看好新兴亚洲市场,并青睐具有强劲内需增长动力及政策刺激以对冲美国关税冲击的市场,特别是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在全球关税升级的背景下,印度和新加坡成为相对安全的避风港。在亚洲市场板块配置上,汇丰偏好以内需为主的消费、通信服务、金融和工业板块,近期则将科技行业观点下调至中性,以规避科技硬件板块的关税风险。
“我们认为持仓调整和板块轮动或将持续,随着市场迅速重新定价以反映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我们预计资金将进一步从美股转向亚洲和欧洲市场。我们继续通过主动多元资产策略管理风险,并关注受益于长期结构性趋势的行业。我们在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配置中采取防御性投资策略,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重点关注亚洲具有内生韧性的板块。”汇丰方面称。
有话要说...